時間:2019-06-27 作者:admins閱讀:次
1、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 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棄疾
2、山水田園詩具有蘇軾所說的“詩中有畫”的特點的詩人是( A )
A、王維 B、劉禹錫 C、張繼 D、杜牧
3、《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的作者是( C )
A、李煜 B、柳永 C、李清照 D、秦觀
4、“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出自( C )
A、 李煜《虞美人》 B、柳永《八聲甘州》
C、李清照《武陵春》 D、蘇軾《水調歌頭》
5、中國最早的著名田園詩人是 ( C )
A屈原 B孟浩然 C陶淵明 D王維
6、下列詩句中,沒有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是( A )
A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B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C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D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7、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唐代詩人是( D )
A李白 B元稹 C 杜甫 D 白居易
8、與杜牧共稱為“小李杜”的是( C )
A、李賀 B、李白 C、李商隱 D、李德裕
9、下列詞人中,其作品以風格婉約著稱的是( C )
A、辛棄疾 B、蘇軾 C、李清照 D、陸游
10、北宋第一個專力填詞并大量制作慢詞的詞人是( D )
A蘇軾 B秦觀 C歐陽修 D柳永
11、以“掃胡塵、靖國難”為生平志事的詩人是( A )
A、陸游 B、楊萬里 C、杜甫 D、王昌齡
12、唐代與白居易一起領導新樂府運動的作家是( C )
A、柳宗元 B、王維 C、元稹 D、李商隱
13《漱玉詞》的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詞人( A )
A、李清照 B、薛濤 C、吳文英 D、朱淑真
1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杜甫《登高》一詩中的( B )
A、首聯 B、頷聯 C、頸聯 D、尾聯
15、陸游運用鮮明的( A )手法寫了“關山”內外三種人物在“月”下的不同境況和感情。
A、對比 B、象征 C、比興 D、用典
16、“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的是( C )
A、農歷每月初一 B、農歷每月十五 C、農歷每月十六 D、農歷每月月底
17、“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中“舞”、“泣”兩字從語法上分析屬于( A )
A、使動用法 B、意動用法 C、名詞用作狀語 D、名詞用作動詞
18、陸游《關山月》屬于( B )
A、新題樂府 B、舊題樂府 C、新樂府 D、擬樂府
19、下列作品中屬于奏章的是( C )
A.《答司馬諫議書》 B.《報劉一丈書》
C.《諫逐客書》 D.《答李翊書》
20、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詞用,相當于“于之”的是( C )
A.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二、文言文閱讀:21~29小題,共30分。
(一)閱讀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題:
有問之,對日:“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從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日愛之,其實害之;雖日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21.請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孳:
天:
爪:
離:
22.請將“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譯成現代漢語,并說明這句話說明了什么道理?(4分)
23.郭橐駝所說的“植木之性”是什么?(2分)
(二)閱讀曹操《短歌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燕,心念舊恩。
24.請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4分)
沉吟:
枉:
存:
契闊:
25.請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譯成現代漢語。(4分)
26.概括這一段文字的主要內容。(2分)
(三)閱讀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題: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7.如何理解這首詩中以動寫靜,動靜相襯的表現手法?(4分)
28.分析這首詩所表現出來的“詩中有畫”的特點。(4分)
29.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趣?(2分)
三、現代文閱讀:30~38小題,共30分。
(一)閱讀《麥琪的禮物》結尾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題:
德拉哭了之后,在臉頰上撲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著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明天就是圣誕節了,她只有一塊八毛七分錢來給杰姆買一件禮物。好幾個月來,她省吃儉用,能攢起來的都攢了,可結果只有這一點兒……
房里兩扇窗子中閫有一面壁鏡……
她突然從窗口轉過身,站到壁鏡面前。她的眼睛晶瑩明亮,可是她的臉在二十秒鐘之內卻失色了。她迅速地把頭發解開,讓它披落下來。
她躊躇了一會兒,靜靜地站著……
她穿上褐色的舊外套,戴上褐色的舊帽子。她眼睛里還留著晶瑩的淚光,裙子一擺,就飄然走出房間,下樓跑到街上。
30.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過什么來揭示人物心理的?(4分)
31.這樣的寫法對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好處?(4分)
32.從前面文字中可以反映出德拉心理上的哪些變化?(2分)
(二)閱讀《再別康橋》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33~35小題: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33.“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詩人怎樣復雜的情感?(4分)
34.“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詩人什么樣的姿態?(4分)
35.《再別康橋》最后一節詩與第一節略有重復,主要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分)
(三)閱讀《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題:
他們都笑了——我也笑說,“不是說做女神,我希望我們都做個‘;’的青年。像涵說的,海是溫柔而沉靜。杰說的,海是超絕而威嚴。楫說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虛懷,也是廣博……”
36.談海的用意是什么?(2分)
37.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海具有怎樣的品格?(4分)
38.文中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4分)
參考答案:
二、文言文閱讀
21.孳:繁殖得多。
天:自然生長的規律。
爪:用指甲抓破。
離:被破壞。
22.栽種時要像養育自己的子女一樣,種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樣。這句話是郭橐駝所說的樹之天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23.“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24.沉吟:沉思吟味,意謂整日在心頭回旋。
枉:屈駕。
存:問候。
契闊:聚散、合離。
25.那穿著青領的衣服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26.這段接連化用《詩經》中表達思念情感的詩句,表現了詩人對賢才的渴慕。
這句話是化用《詩經·鄭風·子矜》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一句。作者據此表達了渴望天下賢才,與之共成統一大業的心情,表現出要求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
27.這首詩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采用了以動寫靜、動靜相襯的手法,寫出了山村寧靜優美的景色。傍晚,秋雨過后,明月初照,清新而靜謐。但詩人并沒有一味寫山村如何寧靜,而是寫靜中之動,寫清泉在石上流淌,寫洗衣女子在竹林中說笑,寫漁船歸來攪動蓮花,給這幽靜的畫面增添了生趣,多了一種宜人的情調。動靜互相映襯,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28.《山居秋暝》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也鮮明地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畫家的眼光來觀察景物,并在詩中成功地描繪出完整的畫面。開頭兩句就給這幅畫定下了暗淡而清新的色調:秋天的傍晚,剛剛下過雨。三四句寫景,月光透過松樹的縫隙照到地上,清泉從石上流過。五六句寫景和人,竹林中的女子,蓮花中的漁船,詩中既有總體的色調渲染,又有具體的景物描寫,山月、清泉、竹林、蓮花、浣女、漁舟,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
29.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優美的畫卷中,充滿著宜人的情趣,它表明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三、現代文閱讀
30.作者通過人物的外部動作和表情的描寫來揭示德拉下決心賣掉頭發的心理活動。
31.它不是直接的心理描寫,而是通過人物的外部行為和表情間接地揭示人物心理活動,讓讀者通過小說主人公的神情和動作這些動態畫面去仔細品味其中的含義,透視人物的心靈。
32.德拉十分珍愛、留戀自己美麗的頭發,是不忍割舍的。但是為了給心愛的丈夫買一件他最喜愛、向往的禮物,她最終不惜犧牲自己的頭發,堅定了賣掉頭發的決心,輕快地走出了房門。
33.可以理解為詩人不愿張揚來康橋尋夢一事,更不愿讓人知道個人復雜難言的情感。他與康橋的告別是深沉而又含蓄的。
34.一方面說明詩人的灑脫,另一方面“不帶走一片云彩”也表現了詩人對昔日的舊情的珍視,不愿意損壞其完好無缺的本質。
35.一再重復,主要表現詩人對故地康橋的那種眷戀和珍視。
36.談海意在表達一種人生哲學。
37.溫柔而沉靜,超絕而威嚴,神秘而有容,虛懷、廣博。
38.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