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28 作者:admins閱讀:次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簡明概括。
(3)"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共同統一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經濟建設是基本路線的核心和主體。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動搖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等于動搖了基本路線。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改革開放為經濟建設提供動力。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還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政治保證。
9、簡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重要意義
(1)可以節省資金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資金和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緩解我國經濟發展同資源不足、資金嚴重短缺的矛盾。
(2)可以提高消費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加消費品的品種,適應社會需求結構變化的需要,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3)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浪費,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的相互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4)可以促進科技進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10、怎樣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論述)
(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2)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所決定的。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第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它既包括了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又包括了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經濟。沒有公有制經濟或公有制經濟不處于主體地位,社會主義就將喪失其自身的經濟基礎,就不能確保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不能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沒有其他所有制經濟,就會脫離當代中國國情,脫離初給階段的實際,重蹈超越階段的覆轍,同樣不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
(4)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用"制度"固定下來,更具有穩定性、可靠性。這對正確認識和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對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關系,對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