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29 作者:admins閱讀:次
1.關于藝術的本質這個藝術學學科的根本問題,藝術史上的幾種主要看法:
第一種,“客觀精神說”。
第二種,“主觀精神說”。
第三種,“模仿說” 或“再現說”。
2.“藝術生產”理論給藝術學研究提供了哪些啟示?
第一,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
首先,從藝術的起源來看,藝術生產本身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才從物質生產中分化出來的。藝術的起源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以勞動為前提,以巫術為中介,藝術的起源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從藝術的性質和特點來看,藝術生產理論告訴我們,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關系的最高形式,藝術美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藝術是對客觀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又凝聚著作家藝術家主觀的審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說,藝術美既有客觀的因素,又有主觀的因素,這兩方面通過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互相滲透、彼此融合,并通過物態化形成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第二,藝術生產理論闡明了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系”。第三,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系統的奧秘。
3.“藝術的特征”
(1)形象性。
第一,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第二,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第三,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2)主體性。
第一,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第二,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第三,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3)審美性。從藝術生產的角度來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其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其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
第一,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第二,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第三,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三、本章小結
中外藝術史上,對于藝術本質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再現說”)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將藝術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為解決藝術本質問題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內容與形式、個性與共性的統一。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與藝術鑒賞均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是真、善、美的結晶,藝術的審美性體現為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 客觀精神說 2. 主觀精神 3. 模仿說(再現說) 4. 形象性 5. 主體性 6. 審美性 五、本章的“思考與練習” (1)回答藝術史上對藝術本質的幾種主要看法。 (2)為什么說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是解決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 (3)藝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結合自身的藝術實踐經驗來理解和認識藝術的基本特征。 六、“思考與練習”解題思路 (1)中外藝術史上,對于藝術本質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再現說”)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 (2)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將藝術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為解決藝術本質問題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3)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內容與形式、個性與共性的統一。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與藝術鑒賞均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是真、善、美的結晶,藝術的審美性體現為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4)略。